The Boat that Rocked.

The Boat That Rocked
The Boat That Rocked

如果用一部电影说明什么是天马行空的,那就是猜火车,以及里面那个有名的马桶。还有一个例子,就是这部海盗电台。Pirate Radio是美国版的名字,英国版则是The Boat that Rocked。他描述了在那个年代,摇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,一个酷毙了的摇滚电台开设在位于北海的船上,从那里给大家带来酷毙了的摇滚和流行音乐。他们口无遮拦,敢爱敢做,连吵架赌气都是那么的酷。

你可以把这部电影看作一部摇滚入门,一群老中青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船上,他们似乎都停留在生命某一阶段,在北海上的这个乌托邦里天马行空鬼马精灵的玩着他们的音乐。 我和蛋糕女说过,我要把我看过的电影中好玩有趣的段落剪在一起,就像天堂电影院里一样。对于海盗电台,完全就是现成的,根本不用剪,全都是这样的段落,一气喝成。

电影最后,Count从水中一跃而起,振臂高呼,“Let’s Rock & Roll”。那感觉简直酷得可以毙几次了。

 

电影节观影纪录 6.13-14

印象里很少看挪威的电影,射日可能这是第一次。总的看来一般,当然有些片断还是灵光乍现的。那个露天咖啡馆,椅背是一排书架。当船老大的老情人上船时,那欢快的手风琴,引吭高歌的小狗,以及小狗那个开口闭口圣保罗怎样怎样的老爸。北欧的电影好像都有点类似,就像去年冰岛的那部犯罪现场,慢慢悠悠,好像那条看上去恶狠狠的鱼,自走自在的活在水里。电影的音乐不错,赞一个。

电影的英文名字是“Normal”,中文偏偏翻成杀手写真,差了十万八千里,意思意境完全不对,唉。电影的结构很像沉默的羔羊,摄影很有杜可风的味道,杀手很有汉波尼的风采。结尾的时候打了1931.12.31,这是啥特殊日子呢?

最后一周,就像一部风光片,音乐也悦耳,不错的商业片。里面的风光,让我想起了Sean Penn的那部Into the Wild。一样的要逃离原来的生活模式,要去寻找人生的价值,区别是一个更极端且主动,一个是在被宣判绝症以后。人有时候要受点刺激,才能迸发出更多的能量,才能促使你去思考你的人生,以及你的归宿。

白银帝国,是这个周末令我最失望的。里面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发挥,例如邱掌柜一生的转变,山西票号在时代面前的努力与挣扎,那个外国教父和票号在义和团起事背景下的交往,等等。可惜都没有一一展开,否则就是山西版的教父啊。虽然郭富城还是那么的帅,还有那个张铁林,可是,可是编剧为什么还是留下了那么多笑场的台词呢啊。

再见 乌托邦

盛志民在见面会上强调了再见和乌托邦中的那个空格,他解释说片子的英文名字更符合他的意思,就是Night to An Era。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晚安,那个时代。晚安的意思我觉得就是可以洗洗睡了,对于以磨岩三杰为代表的那些人。他们就像昙花一样,盛开在最灿烂的一刻,然后头也不回的跳下了时代的列车。

这部片子平静的记录了很多当事人的现在,充满了悖论。譬如何勇看上去最清醒,甚至非常超前的谈到了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产业问题,却在新年被送去了医院;又譬如,所有人有意无意的觉得张培仁是资本的代表,起的作用客观上伤害了这群人,但是听过张培仁节目的人都会觉得他很有煽动力,他对这类音乐的推广起了相当的作用,当初他在上海电台每周一期的节目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。再比如,摇滚歌手都不愿意媚俗,可是只有媒一下俗你才能有更多的歌迷,唱片才能卖的更好。

盛志民一再强调,他们过得挺好,不需要歌迷们所谓的振作。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音乐,也许不会热卖。我觉得他们可以象写博客那样写歌词,然后发布到itunes。根据著名的长尾理论,他们肯定会过得挺好。

作为乌托邦的同龄人,我们其实都是时代的年轮,只不过他们的印儿深一点,我们的浅一点。

七剑

黑泽明曾经有部伟大的作品“七武士”,和七剑一样带个七字。讲述日本的七个武士,被农民雇来抵御浪人攻击的故事。乍一看,似乎和七剑很类似,七位剑士为了保卫武庄而和降清高手烽火连成决战。然而,如果你用七武士的标准,去看七剑,十之八九会失望。与黑泽明对堪兵卫等七名武士的精雕细刻相比,徐克对七位剑主的描写就弱了很多。以至于我看完后一直把老三和老四搞混了,只记住了老三辛龙子的名字。

也许,七剑的剑,才是故事的主角。很多年后,可能你记不起韩志邦的傻样,但你为记住舍神剑的势大无穷,钝重有力;杨彩妮的港式国语会随风而逝,留下的只会是天瀑那把柄茫不分,忽攻忽守,前后左右,意到随成的双头剑。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武打片开始流行经典搞笑台词,例如“你低估了一个人”之类的。《七剑》也不能免俗,港腔国语也就算了,烽火连成管付清主叫“老付”,令人喷饭。从中可以看出,中国电影不缺资金,不缺好的导演,不缺的好的摄影,不缺好的作曲,也不缺好的演员,缺的是好的编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