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城市属于我的十个地方(下)

4。季风书苑
当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,在南京西路的邮局报刊门市部(南京路陕西路),父亲一口气买了5本《少年科学》,4本《少年科学画报》,5毛钱一本,总共4.5元。这些书都是滞销书,总价在当时也不低,营业员自然喜笑颜开,而我也跟着一起高兴。因为暑假里,我可以有事情做了,这也是我父亲买这些书的初衷。这9本书,造成了二个严重的后果。第一,引诱我爱上了看书,而且看的杂。用当时的话来说,就是课外阅读异常丰富,参加课外知识竞赛基本都能获奖。到了高中后,更是从姑姑那里接受了一批世界名著,如《基督山伯爵》,《呼啸山庄》,《傲慢与偏见》等等,看得我是如痴如醉。其中,《基督山伯爵》至今对我仍然有很大的影响。9本书的第二个后果,是让我的眼睛从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,并且走上了高度近视的不归之路。

毕业以后,爱书之情依旧,只是书店是越来越少。福州路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,原来在南京路江宁路的那家旧书店,经常能淘到好书,可惜后来改造成了梅隆镇伊士丹。季风书苑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出现了,在那里总能找到几本好书,而且书目更新也快。在大多数的书店都拿出一大片地方来做教辅书籍的时候,季风给我这样的书牍头保留了一份净土。

5。广延路
广延路是一条南北向的小马路,位于广中路和延长路中间,把工大一分为二,分成东部和西部。因为女生宿舍都在西部,而且那里没有什么教室,所以如果你被发现在西部,基本上是约会女生去了。到了大三,我在西部的大礼堂谋得一份电影放映员的俭学工作,就能大摇大摆的出入那里,而无需遭人怀疑。西部的大礼堂位于女生泡开水的必经线路上,在售票之余,我们也经常与往返于宿舍和开水间的女生们对对眼。

广延路上,那时有一个山东老太做的煎饼果子颇为有名。我们的课时8点开始,而我经常睡到8:30,然后拿着课本到校外来买老太的煎饼果子,上海没有果子,用的是油条,双面加蛋,加辣酱,加香菜,然后卷起来往嘴里送。左手拿着煎饼,右手拿着袋装牛奶,书本夹在腋下,享受着美味丰盛的早餐,然后大摇大摆的去上9:00的第二节课。

6。报亭
除了爱看书,我也看爱报纸和杂志,一样,也看得很杂。从专业性的杂志到八卦周刊,从三联生活周刊到不入流的小报,每次我路过报亭,不买也要习惯性的去张望。不同的时候我可以接受完全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,只要不我让我两手空空在那里发呆就成。所以每次坐地铁上下班,总是要去拿一份免费报纸。后来我发现,我其实不是对报纸杂志感兴趣,我需要的只是阅读的感觉,那样会使我变得安静,免得无所事事时无聊的发疯。

7。MM对面的DVD店
MM百货对面的小楼,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。那时跟着父母狂淮海路,他们在闹别扭,我夹在中间无所适从,只能望着马路对面的这座小楼发呆.那时候想,我要住在这楼里会是啥感觉.工作了以后去旁边的百富勤办事,出来一看这座小楼还在,我愿以为他会和公安局一起办走.小楼的底楼开了一家盗版DVD店,刚开始那老板也没啥品位,是么红做什么。后来由于来的老外多了,也由于靠近音乐学院,间或有艺术青年和伪小资出现,老班依然没品位,但卖得DVD渐渐上档次了。网上谍报里推荐的品种这里很快就能出现,老板的生意越做越红火,车子也从昌河升级到了瑞风。同时我被他赚取的钱也越来越多,搬家的时候,父亲对着那么对DVD直摇头,说买什么不好偏买这玩意,呵呵。

8。小乐惠
小乐惠是番禺路交大边门旁边的小吃店,在交大读过书的人都知道。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把它当成了我的食堂。特别是天热的时候,看着租来的房子那油腻腻的厨房就倒了胃口。而小乐惠的锅贴,馄饨就成了我的正餐。它的价钱也象其名字一样,比较实惠。记得有一次,是酷暑炎热,而我的体温也和气温竞相赛跑,在医院打了两天点滴后,就在小乐惠一下了乐惠了2大碗馄饨,那个叫爽啊。

9。闵行
我生在闵行,从出生到读大学,度过了整整18个年头。闵行是个比较奇怪的地方,或者说是尴尬。它位于郊区,但是户口却是市区户口,甚至一度被并入徐汇区。对于外地人来说,听见闵行人一到周末都在互相说去不去上海,肯定是无法理解的。本来就在上海,怎么会去上海呢?这个习惯,一直保持到现在。和高中同学聊天,还是会习惯性的问,“周末在上海还是在闵行”。我们这些孩子都是在乡间田埂中长大,和农村的同龄人打成一片,但是回到家中,我们就还原成一个地道的上海小孩。所以对我来说,对于在野外徒步时遇到的村子的熟悉度和认同感,要远远大于上海的弄堂。

闵行的格局和一草一木,基本没有什么变化。最大的一条马路为江川路,俗称一号路。我的家当是距离学校3站路的距离,天天骑车在这条一号路上来回。为了制造邂逅女生的机会,我总是卡分赶秒的出门。后来发现,女生也不是吃素的,她们也是找着时间让你来邂逅,呵呵。

那些婆娑的香樟树,稻田里的小绵羊,吊龙虾,在瓜田里偷瓜,这些略微疯狂的经历都发生在闵行,那个美丽的童年。

10。我的家
这个就不多写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,那个让你感到舒适惬意的地方。

看看其他人写的:

3 thoughts on “这个城市属于我的十个地方(下)”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